一、活动背景与目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为缅怀抗战英烈,激励同学们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青春激情,立博集团马列课部特举办“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征文及艺术作品征集活动。热忱欢迎全校广大青年员工积极参加,踊跃投稿。
二、活动组织与时间安排
本活动由立博集团马列课部主办,由湖北美术公司党委宣传部、 立博集团学工处、立博集团教务处协办。
1、作品征集时间:2015年5月5日——2015年6月5日,本次活动通过学校官网、院系进行宣传和征集作品,在截止日将所有参赛作品提交大赛评委会。
2、作品评选时间:2015年6月6日——2015年6月15日。
3、颁奖阶段:2015年6月20日左右。
三、作品要求
作品宜以小见大,富有真情实感;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为了使活动更加具有区域特色和美院特色,建议同学们围绕湖北抗战·武汉抗战·美院抗战选材,先通过学习和实地调查选择自己受到触动的材料,做到有感而发。当然也可以就自己熟悉的其他材料进行创作,比如同学们各自家乡的抗战故事。
(一) 文章类:1、参照中央电视台清明期间推出的“重读抗战家书”,收集整理一位家乡抗日英烈的故事为蓝本进行创作,以英烈事迹、重大历史事件和感人故事为切入点,展示英烈精神和人性光芒,激励当下,警示未来。
2、作品观点正确,史料真实翔实,感情真挚健康,文字规范优美,内容力求在传承中有新材料、新视野。
3、作品体裁,散文、随笔均可,字数限5000字以内。
4、作品应以A4纸打印,标题为3号黑体,正文为小4号宋体。同时,所有参赛选手需填写作品承诺书(见附件),并将承诺书与参赛作品一起上交。
(二)艺术作品类
书法、雕塑、平面设计、国画、油画、壁画、版画、FLASH、小型动画制作均可。
四、参赛对象及作品提交方式
1、 立博集团员工(本科生、硕士生)均可参加。其中大一、大二员工必须参加。
2、参赛作品必须为作者独立完成,不得侵犯他人著作权,如有侵权现象将取消参赛资格,并由参赛者承担所有法律责任。参赛作品的版权归作者和主办单位所有。
3、主办方对以上条款拥有解释权,凡参赛人员均视为接受本条款。
4、 参与活动者须将作品提交至A12-313马列课部办公室(联系电话:81317818)
五、奖项设置及经费预算
征文类:
一等奖5名 奖金400元
二等奖8名 奖金300元
三等奖10名 奖金200元
设计作品类:
一等奖1名 奖金1000元
二等奖2名 奖金700元
优秀奖10名 奖金400元
注:
1、“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文学艺术作品征集活动通知可在立博集团官网下载。
2、本活动策划未尽事宜,最终解释权归活动主办方。
附件:
抗日战争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员工创作主题参考资料
一、武汉抗战遗迹
1、受降堂
武汉江汉区解放大道569号中山公园
推荐理由: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颁布终战诏书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国“密苏里号”军舰上,向中国等盟国递交了投降书,次日被定为抗战胜利日。但直到9月18日,中国战区华中总受降官孙蔚如,才携湖北武汉市地区受降官员与美国军官一起接受了日军第六方面军司令长官冈部直三郎的受降书。这个受降地就在中山公园的张公祠。张公祠是1938年由张之洞之子、伪汉口市长张仁蠡为纪念其父所建。同时建的还有旁边临湖的张公亭。
2、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纪念碑
武汉江岸区解放公园路42号解放公园内
推荐理由:1937年,当中国人民正承受着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之时,苏联政府鉴于当时的国际局势,出于牵制和遏止日本的帝国主义扩张、保证其***的考虑,决定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于是苏联空军志愿援华部队作为军事援助的一部分于1937年底来到了中国。他们以武汉为基地,与中国空军并肩作战,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在华作战期间有多名队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为缅怀这些为中国人民的自由独立而牺牲的苏联军人,人民政府于1956年在解放公园兴建墓地,安葬了15名苏联空军烈士,并立碑纪念。
3、八路军武汉办事处旧
武汉江岸区长春街57号(近武汉天地)
推荐理由:董必武于1937年10月来武汉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建立的公开办事机构。1937年12月,中共中央决定在武汉成立长江局,机关秘密设在办事处内。1937年12月——1938年10月,周恩来、董必武、秦邦宪、叶剑英、邓颖超、王明等中共领导人在这里领导长江局和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工作。他们在此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组织和动员民众,团结一切抗战力量,为推动国共一致抗日,争取抗战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4、新四军军部旧址
武汉江岸区胜利街332-352号
推荐理由:1937年,国共双方经过多次谈判,商定将南方8省14个地区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项英任副军长(政委)。当时中央决定,“(新四)军(部)暂驻武汉,南昌、福州设办事处”。同年12月25日下午,叶挺和项英在汉口大和街26号(即现在的汉口胜利街332-352号)召开军部机关干部大会,这是新四军军部机关的第一次会议,它标志着新四军军部正式成立,也标志着新四军的诞生。
5、伏虎山烈士陵园
武汉洪山区珞喻路伏虎山(近省林科院)
推荐理由:郝梦龄(1898——1937),字锡九,河北薹城人。保定军校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二师师长,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因不愿参加内战数次请求辞去军职,未获得批准,因此不受国民党政府重用,被派往贵州督建公路。抗战前以中将军衔任国民革命军第九军军长。抗战爆发后率部自贵阳北上参加忻口会战,战前他对部下说:“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今天我与你们死守此阵地,决不后退。我若先退,你们不管是谁皆可向我开枪;你们不管是谁,只要后退一步,我就枪毙他。”十月十一日,郝梦龄将军在组织部队反击南怀化日军阵地时遭机枪扫射英勇牺牲。郝梦龄将军是抗日战争中以军长职务殉国的第一人,他死后被国民政府追晋陆军上将,灵柩被迎回武汉安葬在武昌伏虎山。
6、中山舰博物馆
武汉江夏区金口街中山舰路特1号
推荐理由:1938年2月,中山舰与江元、江贞等8艘军舰编入海军第一舰队,奉命参加武汉保卫战,承担武汉会战中的军事运输和长江巡防任务。1938年10月24日下午15时许,当中山舰巡航在湖北金口江面时,突遇六架敌机轮番攻击。舰长萨师俊等25人在作战中牺牲,另有20多人负伤。中山舰舰尾等处要害部位中弹,经抢修无效,沉没在波涛之中。
7、四明银行旧址
武汉江汉区汉口江汉路45号
推荐理由:宁波帮四明银行建于1936年,由卢镛标设计,时为典型的现代主义建筑。它39.01米的高度为当时银行大楼之最。现在大楼被保险公司等数个承租者所用。1938年1月,蒋介石来汉后,辞去行政经理的兼职,由孔祥熙接任。行政院相当于国民政府的总理府,它下属各部那一年都在武汉以办事处名义办公,而行政院本身的武汉办事处就设在四明银行的四楼
8、大智门车站旧址
武汉江岸区车站路
推荐理由:淞沪会战爆发之际,湖北保安五团正是从这里踏上抗日战场,他们中不少人后来成为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1938年春,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正是经这里到达武汉。当时在武汉的周恩来、叶剑英专程前往迎接,并在车站合影。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41军122师师长王铭章血战滕县,以身殉国。1938年5月8日,他的灵柩就是经大智门车站运抵武汉,并在车站举办了公祭仪式
9、美国海军青年会旧址
武汉江岸区黎黄陂路10号
推荐理由:基督教青年会旧址
1937年10月19日,在此处举行了鲁迅逝世周年祭,极大地鼓舞了抗战斗志。1938年,武汉沦陷前,又在这里举行了鲁迅逝世两周年祭
10、武汉大学奥林匹克运动场
武汉武昌区武汉大学
推荐理由:“912广场”也称为“奥场”,抗战时期蒋介石曾在此阅兵。毛主席在1958年9月12号接见了此地区几所大学的员工,而912故此命名。
11、鲁兹暨史沫特莱旧居
武汉江岸区鄱阳街32号
推荐理由:胜利街上北京路和天津路的中间,江岸区审计局院墙外有两块镶石,介绍这里有著名的圣保罗主教堂和主教府。美国基督教圣公会主教吴德施(鲁兹Roots)1908年就来到这里设立圣保罗堂,作为四省主教堂。他同情中国抗战,将这里作为接待国际援华人士的中转站,斯诺、史沫特莱、斯特朗、伊文斯、白求恩、艾黎等都来此落脚。鲁兹1938年退休离汉。1944年美机炸毁了教堂,两年后又重建。但深居堂后的两层楼主教府却一直保存至今。
12、半山庐
武汉武昌区梅园二路
推荐理由:在1937年-1938年,“武汉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在珞珈山开办军官训练团,蒋介石亲任团长,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以及国民政府的重要政要在此下榻。
13、周恩来故居
武汉武昌区珞珈山路珞珈山一区27号
推荐理由:1937年12月至1938年10月,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在此居住。在武汉居住的10个多月时间里,他们致力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为救国救民而殚思绝虑,奔走呼号。在周恩来等同志的努力下,新四军军部在汉成立,《新华日报》在汉创刊。1938年初,蒋介石想委任周恩来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副部长之职,经中共中央同意后,周恩来走马上任。
14、郭沫若故居
武汉武昌区珞珈山路珞珈山一区20号
推荐理由:1938年元月郭沫若来武汉就任在周恩来领导的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并居于此。
15、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旧址
武汉武昌区昙华林第十四中学侧门内
推荐理由:原国民政府政治部三厅(现位于武汉十四中内)
背景:1938年元月郭沫若来武汉就任在周恩来领导的国民政府政治部第三厅厅长。在郭沫若的具体组织指导下,三厅团结了思想界,文艺界,学术界著名人士并在武汉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宣传工作。在他领导下“扩大宣传周”、七七周年纪念“两项意义深远的大型宣传抗日活动积极开展。期间有著名的武汉三镇10万余人的火炬***、万人大合唱、三镇“七七”献金活动蓬勃进行。他日夜驱驰,四方奔劳直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
16、铜人像
武汉江汉区三民路路口
推荐理由:南京沦陷后,武汉成了全国抗战的中心。为了支持抗战,在“七七”周年纪念中,武汉及各地发动了献金运动,号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运动得到了广大民众热烈的响应与拥护。在武汉各个献金点,孙中山铜像无疑是非常令人瞩目的一个。
17、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碑
武汉新洲区双柳街莲湖畈村
推荐理由:1939年9月1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震惊中外的夏家山流血事件后,文祥、漆少川等带领鄂东独立五大队三营,从黄冈龙王山突围到将军山(今新洲区境内),随后转移至涨渡湖莲湖畈,会同五大队大队长张体学在涨渡湖创建抗日根据地。他们发动群众,扩大党组织,建立抗日***,创建抗日武装和群众团体。1942年5月,经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了中共鄂皖边地委,形成了从鄂皖边到赣北湖区的根据地,把大悟山——涨渡湖——彭泽湖连接成一条跨江走廊。
涨渡湖抗日根据地建立后,党组织和民主***依靠群众大力筹粮筹款,支援抗日军队的给养保障。中共鄂豫边区党委、新四军五师一批后方机关住到涨渡湖地区,先后举办培训班,创建学校、财税、银行、印钞厂、医院、兵工厂、被服厂、《七七报》。涨渡湖抗日根据地后来还成为新四军第五师和八路军359旅东进南下的后方基地,李先念、陈少敏、郑位三等边区领导人都在涨渡湖根据地工作和战斗过。作为直接威慑武汉日军的抗日前哨,根据地为抗击日军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贡献。涨渡湖土地上掩埋的烈士共计500余人。
1996年12月,新洲区政府修建涨渡湖根据地纪念碑,刘西尧题写碑名——“涨渡湖抗日根据地纪念碑”。2004年7月1日,由中共武汉市委党史研究室命名为武汉市首批“党史教育基地”。
18、蛇山烈士祠
武汉武昌区武珞路(近湖北省图书馆)
推荐理由:1937年12月南京失陷后,武汉随即成为国民政府战时首都,当时刚建成不久的湖北省图书馆主楼,遂成为战时中国最高统帅指挥部所在地。为了鼓舞抗战士气,祭奠为国捐躯的烈士。1938年初,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蛇山南坡建成一座表烈祠,用以表彰先烈、供奉抗战中阵亡的将士。随着前方战事日益惨烈,祠堂落成后,这里几乎每天都有前方阵亡将士的灵位入祠。直至1938年10月武汉沦陷,这里供奉着郝梦龄、刘家祺等知名抗战将领,以及所有参加武汉保卫战牺牲烈士们的灵位,包括空战英雄李桂丹、陈怀民等。1947年7月7日,为纪念七七事变十周年,当局组织数万民众,为抗日阵亡将士灵位恢复入祀,举办了***奉安祭典。当时的《武汉日报》曾报道:“灵位所经,行人肃立致敬、商店住户争相鸣炮,素车白马备极哀荣。”“门首一联云:其生也荣,国有干城,民有楷模;虽死不朽,在地河岳,在天日星……”。关于表烈祠的这段历史,今天已鲜为人知,即使在一些抗战史料上也记载不多。随着岁月流逝,表烈祠逐渐荒芜,后来挪做大学的招待所“黄鹄山庄”。有幸,三年前蛇山“显山透绿”大拆迁时,这座国内祭奠抗日英烈规格最高的祠堂得以发现并保存,幸运的是,包括表烈祠甬道、神阶及主体建筑等均得以“原汁原味”地保留。2011年,为了迎接辛亥革命100周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出资,彻底原样整修了表烈祠,并更名为“烈士祠”,将武汉会战的烈士和辛亥革命首义烈士一并安置在其间,同时,还专门组织了《武汉会战陈列》的展览,再次成为祭祀抗战英烈的国家级博物馆。
19、斗级营街区
武汉武昌区斗级营(近司门口)
推荐理由:这里曾是武昌的经济中心之一。1882年,“美华”照相馆在斗级营开业,时髦妇女穿着银红镶白毛小袄、天青散脚裤,在此留下倩影。20世纪初,武昌著名商人刘异卿经营“福昌生货店”发家后,曾在斗级营中开设客栈“一枝楼”,这里也因此成为旅馆聚集的地方。因为人多混杂、方便掩护,抗日英雄赵一曼曾在此居住,这里还曾有日本侵略军的慰安所。
20、新华日报社旧址
武汉江汉区民意一路大陆里4-9号
推荐理由:《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时期乃至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唯一党报。它筹备于南京,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1938年10月25日武汉失陷,《新华日报》迁至重庆。在武汉期间,《新华日报》为抗日救国的事业,坚持战斗,直至1938年10月下旬,日寇猖狂围攻武汉时,才撤出武汉。
二、武汉抗战中的著名历史人物
周恩来、项英、董必武、叶剑英、林伯渠、,章伯钧、张君动、左舜生、沈钧儒、邹韬奋、黄炎培、梁漱溟、白崇禧、李宗仁等。
三、武汉抗战中的著名艺术家
丰子恺、叶浅予、唐一禾、胡考、梁白波、赵望云、张善子等。
四、立博集团抗战中的人物与事迹。
参见本校校史。
立博集团马列课部
2015年5月5日